11月3-5日,第九屆“中國軟件杯”大學生軟件設計大賽(以下簡稱大賽)總決賽在江蘇常州圓滿舉辦。
[
詳細
]
中國教育在線(xian)
2020-11-06
8月22-23日,全國運動戒毒理論與應用體系構建高峰論壇在山東體育學院日照校區召開。來自全國運動戒毒領域的120余名專家學者和部分省市司法行政戒毒系統干警參加會議。
[
詳細
]
山(shan)東體育學院
2020-08-30
12月12日晚18:30,“母親的微笑”歌聲祝福祖國——北京信息科技大學合唱團中外經典合唱作品音樂會在小營校區大學生文化藝術中心上演,來自學校各職能部門、各學院的領導老師們,社會各界嘉賓,以及來自全校各校區的同學和家長們觀看了演出。
[
詳細
]
2019-12-13
技術如何改變教育生態?科技發展給教育又帶來哪些挑戰?如何培養適應未來社會的人才?未來學校、人工智能與教育之間的關系又是怎樣? 12月8日,中國教育三十人論壇將在北京召開第六屆年會,來自國內外的大咖們將圍繞“科技發展與教育變革”展開一場思想風暴。
[
詳細
]
2019-12-02
時代已變,學習一門知識終生受用的時代已經一去不返,唯有終身學習才能建構起動態的人生優勢。
[
詳細
]
2019-11-20
11月16日,2019博鰲教育論壇在海南博鰲亞洲論壇國際會議中心盛大舉行。本屆論壇的主題為“回歸學習本質,共創教育生態”,來自海內外的富有教育情懷、追求教育夢想的優秀教育從業者、教育研究者、教育管理者、教育培訓機構的負責人以及熱心教育的各界人士1200余人,圍繞主題,...
[
詳細
]
2019-11-18
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實施綱要》,并發出通知,要求各地區各部門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
[
詳細
]
新華社
2019-11-13
總部位于法國巴黎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22日公布2019年度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赤道幾內亞國際生命科學研究獎獲獎名單,共3人獲獎,其中包括來自中國的屠呦呦。
[
詳細
]
新華(hua)網(wang)
2019-10-23
2019年10月12日上午,第七屆“運輸與時空經濟論壇”國際會議在北京交通大學機械工程樓隆重開幕。圍繞“城市交通可持續發展”主題,深入展開多元探討,共建惠民利民、可持續交通新模式。會議期間,中國教育在線深度約訪北京交通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副院長華國偉,就軌道交通的國際...
[
詳細
]
中國教育在線
2019-10-15
會議圍繞“城市交通可持續發展”主題,從新型出行模式,物流創新,區位交通和土地利用,生活方式、行為和可持續交通選擇,智能交通技術,環境和社會因素對交通和物流的影響,可持續的交通治理和政策等方面開展會議交流。緊扣時代熱點,深入多元探討,共建惠民利民、可持續交通...
[
詳細
]
中國教育在線(xian)
2019-10-15
10月14日,國家公務員局網站公布了中央機關及其直屬機構2020年度考試錄用公務員公告。
[
詳細
]
中國新(xin)聞網
2019-10-14
我們的城市愿景是什么又該如何實現?城市交通運輸政策應如何制定,又可以借鑒哪些商業模式與科學新技術? 10月12日下午,高端智庫論壇分別于北京交通大學機械工程樓、思源東樓同時進行,來自業界與學界的專家、學者針對交通與運輸發展、交通行業現狀與問題、政府治理等展開了激...
[
詳細
]
中國教育在(zai)線(xian)
2019-10-13
2019年10月12日上午,第七屆“運輸與時空經濟論壇”國際會議(The 7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Transportation and Space-time Economics)在北京交通大學機械工程樓隆重開幕。北京市交通委員會總規劃師王眾毅、北京交通大學校長王稼瓊出席開幕式并致辭。會議圍繞“城市交...
[
詳細
]
中國教育在(zai)線
2019-10-13
近日,瑞典皇家科學院宣布,2020年度愛明諾夫獎授予光合作用和固氮酶研究領域的兩位科學家,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沈建仁研究員因在研究植物和光合細菌“光系統 II”方面的突出貢獻榮獲此獎項,是獲得該獎的第二位中國籍科學家。
[
詳細
]
中國網
2019-10-12
選擇“非全日制”或者“全日制”,是對人才學識、能力和水平的考察衡量。然而,人才絕不是一個空洞死板的概念。從這個角度來看,用人單位簡單地對“非全日制學生”樹起“免招牌”,其實是一種偷懶。
[
詳細
]
央視網新(xin)聞
2019-10-12
日本迎來“諾獎熱潮” 從科學到工程獲獎領域廣泛,瑞典科學院9日宣布,將2019年度諾貝爾化學獎授予美國和日本三位科學家,以表彰他們在鋰離子電池研發領域作出的貢獻。吉野彰成為第27名獲得諾貝爾獎的日本人。
[
詳細
]
新華(hua)社
2019-10-11
國家獎學金今年起迎變革:明確申請者須有中國國籍等,設立于2002年的國家獎學金,從今年起將迎來重大變革。
[
詳細
]
中國新聞網
2019-10-09
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寄語年輕人:不要為得獎做科研,皮布爾斯表示,“你們應該出于對科學的熱愛而從事科研,獎項雖然有吸引力且令人感激,但這并不應該是你們計劃的一部分。你們應該是因為對科學著迷而研究,我就是這樣。”
[
詳細
]
中國新聞網
2019-10-09
關乎生命!回顧近10年諾獎,看生理學或醫學領域發展,2019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揭曉。威廉·凱林(William G. Kaelin Jr),彼得·拉特克利夫(Sir Peter J. Ratcliffe)以及格雷格·塞門扎(Gregg L. Semenza)獲得這一獎項。獲獎理由為“發現細胞如何感知和適應氧氣供應”。
[
詳細
]
2019-10-08
嚴把教學政治關,以高水平的思想政治工作體系貫通教學體系、課程體系、教材體系、管理體系,結合高校辦學特色明確符合黨和國家需求的人才培養目標,提升高校人才培養質量。強化課程思政建設,在每一門課程中有機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元素,重點建設育人效果顯著的精品專業課程,打...
[
詳細
]
北京市教育委員會
2019-09-19
孫春蘭將赴俄羅斯出席中俄人文合作委員會第二十次會議,國務院副總理孫春蘭將與俄羅斯聯邦政府副總理戈利科娃共同主持。
[
詳細
]
教(jiao)育部(bu)
2019-09-10
北京新東方舉辦品牌升級發布會 家長獲邀成為品牌監督官,9月8日,由北京新東方學校主辦的“新東方 老師好!”品牌升級發布會,在北京泰富酒店成功舉辦。本次全新品牌發布會,旨在向全國的學生家長傳遞“新東方 老師好!”三大標準,學識深厚、快樂勵志、用心負責。在教師節到來之...
[
詳細
]
中國教育在線
2019-09-08
國家藝術基金清華大學“人工智能新媒體藝術創新人才培養項目”
研討會暨畢業匯報展覽順利開幕,隨著人工智能時代的來臨,科技與藝術的結合及未來發展趨勢逐漸成為大家關注的焦點。人工智能會給我們的生活帶來怎樣的變化?新媒體在其中能發揮出怎樣的作用?科技與藝術將如何攜手走...
[
詳細
]
中國(guo)教育在線
2019-09-06
教育部直屬機關組織黨員干部觀看影片《一生只為一事來》這部影片由教育部教師工作司指導拍攝,講述了曾獲“全國教書育人楷模”、“全國模范教師”、央視“感動中國2016年度人物”等榮譽稱號的鄉村教師支月英的真實故事。
[
詳細
]
教(jiao)育部
2019-09-06
又到開學季了,無論是初進校園的新生,還是重回課堂的老生,都將背上書包開始新學年的忙碌。教育一直是社會大眾關心的話題,它關系到一個孩子、一個家庭,甚至一個國家的未來。新中國成立70周年,國家對人才的需求也發生了巨大變化。隨著素質教育的全面推行,“開學第一課”顯...
[
詳細
]
中國青年(nian)報
2019-09-05
教育部副部長鄭富芝會見馬來西亞國會下議院副議長,鄭富芝積極評價中馬教育合作成果。雙方就促進學生雙向流動、深化語言教學合作、中國學校赴馬辦學等交換了意見。
[
詳細
]
教育部
2019-09-05
香港學生在內地:“這里的生活讓我感到很幸福”又是一年開學季,來內地求學的香港學子正陸續返校和入學。他們學習情況如何?一起來看《人民日報》的報道《香港學生在內地:“這里的生活讓我感到很幸福”》
[
詳細
]
微言教育
2019-09-05
歲月不居,時節如流。當人生日歷翻到了高校的象牙塔,如何面對未知的大學生活?怎樣定位新一階段的人生?向往更美好的生活、追尋更豐富的生命,路在何方?迷茫、困惑甚至苦惱都可能遭遇,有幸的是,尚有歲月豐盈可供時光漫步,只要蓄滿青春能量,就能做世界上最亮的光。
[
詳細
]
新華(hua)網
2019-09-01
中國與菲律賓交換高等教育合作諒解備忘錄,教育部部長陳寶生同菲律賓高等教育委員會主席維拉在釣魚臺國賓館交換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與菲律賓共和國高等教育委員會高等教育合作諒解備忘錄(2019-2024)》。
[
詳細
]
教育部
2019-09-01




中國教育在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