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連(lian)10歲女童(tong)被(bei)13歲劣跡斑斑的少年蔡(cai)某(mou)凌辱殺害(hai),但因(yin)為蔡(cai)某(mou)不滿14歲,只(zhi)能是收容教(jiao)養(yang)(yang)。據(ju)說,這兩天調(diao)查(cha)期間,蔡(cai)某(mou)每天都被(bei)父母領回了家(jia),在巨大輿論壓力之下,24日才被(bei)公(gong)安機關正式收容教(jiao)養(yang)(yang)。
有媒體報道(dao)稱,蔡某劣跡斑斑,此次犯案更是(shi)處(chu)心積慮,蓄謀已久,而法(fa)律(lv)對案犯蔡某的(de)處(chu)置卻不算重,這再次激起了(le)普(pu)通人的(de)激憤(fen)以及(ji)對《未成年人保護法(fa)》的(de)質(zhi)疑與譴(qian)責(ze)。
在《未成年人保(bao)護法》修法的(de)關鍵時期(qi),類似的(de)事件(jian)再次提醒我們,那些一味強調保(bao)護未成年罪犯的(de)人,不要只是(shi)站在道義(yi)高地沽(gu)名釣譽,必須(xu)嚴懲,以嚴厲的(de)懲戒震懾未成年罪犯,以最大程度保(bao)護受害者!
當然,我們也需要(yao)深(shen)刻反省背后(hou)的社會原(yuan)(yuan)因與家庭原(yuan)(yuan)因,才能長治久安。
下文是我三年前所寫,今天(tian)看來,仍然有必要再次(ci)高呼:盡(jin)快修法(fa)!每(mei)一位家(jia)長要負起責任!
惡徒的背后是誰在縱容?
山東(dong)東(dong)營一位(wei)14歲的學生在學校手(shou)刃同學致(zhi)死的案(an)子(zi)進(jin)入人(ren)們的視線。原因(yin)是在檢察(cha)院的抗(kang)訴下,這(zhe)位(wei)原判有期徒(tu)刑17年(nian)的未(wei)成年(nian)殺人(ren)者(zhe)被(bei)重判為無期徒(tu)刑,引來一片叫好聲。
這位行兇的學生案發時只有14歲,還在捅死同學前5個月,捅傷另外一個同學,致其重傷。舊案未了,又犯新案,如此大膽的原因,就如兇手所說:我想弄死他,反正我才十四歲,殺人不必償命。

此類案子屢見不鮮。今年(nian)1月(yue),廣州一10歲女生被(bei)(bei)奸殺,案犯韋(wei)某很快被(bei)(bei)抓(zhua)獲,而且此人早就是(shi)惡行累累的慣犯。2010年(nian),韋(wei)某故意(yi)(yi)殺人,因未滿14周歲未被(bei)(bei)追究刑事責任釋(shi)放(fang)(fang)。2011年(nian),韋(wei)某再(zai)次故意(yi)(yi)殺人致重傷(shang),但僅被(bei)(bei)判6年(nian)有期徒(tu)刑。在(zai)他剛剛釋(shi)放(fang)(fang)不足(zu)3個月(yue)的時間里,韋(wei)某再(zai)次犯案。
今年(nian)7月,廣西岑溪市一13歲少年(nian)一次(ci)殺害3名兒(er)童,最后因為不足14歲,不承擔刑事(shi)責任,被送(song)到少管所,執行3年(nian)收容教養。
未(wei)成年(nian)人(ren)違法(fa)犯罪愈演愈烈,有兩個(ge)方面的因素(su)不容忽視(shi)。
首先是家長與家庭教育的問題。
一(yi)個問題孩(hai)子的背后(hou)(hou),一(yi)定有(you)一(yi)個問題家(jia)長或(huo)者(zhe)問題家(jia)庭(ting)。一(yi)位(wei)教育工(gong)作(zuo)者(zhe)曾(ceng)激(ji)動地表示(shi):每(mei)一(yi)個未(wei)成年人罪犯背后(hou)(hou)都有(you)一(yi)個混(hun)蛋家(jia)長或(huo)者(zhe)混(hun)蛋家(jia)庭(ting)。
2015年(nian)6月,北(bei)京師范大學刑事法律科學研究院(yuan)發布(bu)的《涉案(an)(an)未成(cheng)年(nian)人(ren)家(jia)(jia)(jia)庭監護(hu)狀況調查(cha)報告》顯示,家(jia)(jia)(jia)庭教(jiao)育的缺失是未成(cheng)年(nian)人(ren)犯(fan)罪逐年(nian)上升(sheng)的主(zhu)要原因。對308名(ming)涉案(an)(an)未成(cheng)年(nian)人(ren)的調查(cha)顯示,至少(shao)有55.52%的人(ren)未受到監護(hu)人(ren)或照管人(ren)的管教(jiao),而(er)這些監護(hu)人(ren)和照管人(ren)中,保持婚姻關(guan)系的占59.9%,近四成(cheng)的被(bei)調查(cha)對象家(jia)(jia)(jia)庭不完整(zheng)。
家庭教育的缺失還只是表面原因,更為可怕的是錯誤的教育理念。現在,從學(xue)校(xiao)教(jiao)育到(dao)家(jia)庭教(jiao)育再到(dao)社會(hui)輿論,普(pu)遍對孩子(zi)過度驕縱,沒有(you)懲戒,讓孩子(zi)們養成了“犯錯(cuo)沒有(you)成本”的習慣(guan)。
近40年來,在對西方先進教育理念的歪曲理解下,一些專家與社會輿論錯誤地強調對學生無條件無原則的保護,過分強調尊重與個性,學生的日常管理也完全禁絕了包括體罰在內的一切懲戒手段。學校教育只剩下賞識、鼓勵,“莫有不是的學生”,學生頂撞甚至辱罵毆打(da)老師的事情屢見不(bu)鮮,老師不(bu)敢管(guan)(guan)不(bu)愿意(yi)管(guan)(guan)的現(xian)象普遍存(cun)在。
更糟糕的(de)是,這種(zhong)錯(cuo)誤觀念在(zai)社會上大(da)行(xing)其道,誤導(dao)了很多家(jia)長,“嚴格管教”成了落后教育(yu)觀念的(de)代名詞,沒(mei)有原(yuan)則的(de)縱容成了尊重(zhong)個性的(de)先進代表,很多家(jia)長對孩(hai)子(zi)(zi)百般呵護,甚至溺愛驕縱,把粗魯、沒(mei)有教養當個性,讓犯錯(cuo)沒(mei)有了成本(ben),孩(hai)子(zi)(zi)暴戾之氣(qi)日盛。
2014年6月,河北蔚縣,11個未成年人圍毆一位8歲同學致死,最后因為施暴者均不滿14歲,沒有一個人承擔刑事責任,未受到任何懲戒,只是被家長領回家了事。記者前去采訪,在鏡頭面前,行兇者之一流下了復雜的眼淚,而這時,在鏡頭前一直沒有表達任何歉意的父親卻抱著兒子安慰道:不要怕,有爸爸!
沒(mei)有(you)(you)了法律的懲戒,還(huan)有(you)(you)這(zhe)樣(yang)的父親,這(zhe)樣(yang)的教育,他怎能(neng)不會(hui)第二(er)次犯錯(cuo)?對孩(hai)(hai)子的每一次過(guo)度保護,都是家庭、社會(hui)、法律在鼓勵孩(hai)(hai)子犯更大錯(cuo)誤,陷孩(hai)(hai)子于(yu)萬劫(jie)不復(fu)。
另外一個顯性因素就是《未成年人保護法》對未成年人罪犯過度保護,不僅沒有了懲戒,更(geng)是直(zhi)接慫恿甚至鼓(gu)舞了更(geng)多(duo)的犯罪。就(jiu)如開篇那位14歲少年(nian),他知道法律拿(na)他沒有辦法。
事實上,未成年人犯(fan)(fan)罪(zui)尤其是嚴重(zhong)(zhong)的刑事犯(fan)(fan)罪(zui)現(xian)象日漸突出,已(yi)經引(yin)起社會(hui)各方的憤慨(kai)。降低承擔刑事責任能力(li)的年齡,加重(zhong)(zhong)處罰未成年罪(zui)犯(fan)(fan)的呼聲此起彼伏。許多人甚至形(xing)容(rong)《未成年人保護法》為鼓(gu)勵縱容(rong)青少年犯(fan)(fan)罪(zui)的惡法。
一些法(fa)學專(zhuan)家與教育專(zhuan)家盲目(mu)學習西方,反對加重處罰(fa),理由就(jiu)是人之(zhi)初(chu)性本善(shan),青少年(nian)罪犯(fan)也是受(shou)害者,而且(qie)刑事(shi)處罰(fa)會讓他(ta)們背上一輩子(zi)的標簽,只能(neng)讓他(ta)們破罐子(zi)破摔,因此需要手(shou)下(xia)留情。
其(qi)實,第一(yi)(yi),西方對(dui)未成年人罪犯的(de)保護不是(shi)無條件的(de),是(shi)在(zai)系(xi)統懲戒與(yu)社會矯(jiao)正的(de)前提下保護,在(zai)很多(duo)時(shi)候,西方恰恰比(bi)我(wo)們(men)的(de)懲處更嚴厲(比(bi)如剛剛被判決(jue)的(de)洛杉(shan)磯中國學(xue)生凌辱同(tong)學(xue)案)。而我(wo)們(men)只學(xue)其(qi)一(yi)(yi),卻忘記了(le)其(qi)他配套懲戒措施,導致我(wo)們(men)往(wang)往(wang)對(dui)未成年人罪犯一(yi)(yi)放(fang)了(le)之,包括殺人這種重罪。

第二,法律對這個社會最重要的作用是用嚴厲懲戒來威懾所有違規者、違法者,讓你不敢,所謂殺雞給猴看。上面兩個案例典型地說明了相關法律對青少年過度保護的負面效應:如果沒有法律嚴厲的懲戒,犯錯成本很低,甚至沒有成本,只會鼓勵縱容他們有第二次、第三次犯罪。
這不是(shi)保(bao)護,在一定程度上甚至(zhi)是(shi)鼓勵他們(men)繼(ji)續做惡。東營這位14歲的罪犯,無非把心里的話(hua)說出來,激起了(le)公憤而已。
更(geng)重要的(de)(de)(de)是(shi),這(zhe)種沒有原(yuan)則的(de)(de)(de)保護,帶來更(geng)多(duo)(duo)的(de)(de)(de)是(shi)惡(e)劣示范,不(bu)僅是(shi)給當事人,而且很容易輻(fu)射(she)至周邊的(de)(de)(de)人。在(zai)(zai)沒有網絡的(de)(de)(de)時代,這(zhe)種負面效(xiao)(xiao)應(ying)還只存在(zai)(zai)一定范圍內,但是(shi)在(zai)(zai)網絡時代,這(zhe)種負面效(xiao)(xiao)應(ying)明(ming)顯在(zai)(zai)放大,鼓(gu)勵縱容了更(geng)多(duo)(duo)孩(hai)子效(xiao)(xiao)仿。也(ye)就是(shi)說,可能在(zai)(zai)挽救一個人的(de)(de)(de)同時,卻鼓(gu)勵縱容了更(geng)多(duo)(duo)的(de)(de)(de)青少年做(zuo)惡(e),戕害(hai)了更(geng)多(duo)(duo)的(de)(de)(de)人。孰(shu)輕孰(shu)重,利害(hai)分(fen)明(ming)。
亂世用重典,在目前的情況下,即便是治表的手段,給予未成年人刑事犯罪者以嚴懲,刻不容緩。此起彼伏的未成年人連續惡性犯罪已經給我們敲響了刺耳的警鐘。
當然這還不夠,從長遠看,我們需要從另外一個維度“治根”。在加強教(jiao)育尤其是家(jia)庭教(jiao)育的(de)同時,更需(xu)要厘清正(zheng)確(que)的(de)先(xian)進(jin)教(jiao)育理(li)(li)念、家(jia)教(jiao)理(li)(li)念,對(dui)目前被(bei)一些被(bei)歪曲的(de)教(jiao)育理(li)(li)念進(jin)行撥亂反正(zheng),對(dui)孩子從(cong)小嚴(yan)格管教(jiao),多(duo)些原則(ze)、懲戒,少些縱容、賞(shang)識(shi)、溺(ni)愛,進(jin)而少一些“糊涂”、“混(hun)蛋”父母(mu)。
我更(geng)憂慮的是(shi)(shi),千里之堤潰于蟻穴(xue),我們不只是(shi)(shi)在過(guo)度保護未成(cheng)年人罪(zui)犯,甚(shen)至(zhi)是(shi)(shi)在無(wu)條件無(wu)原則地包容違法行為。
社(she)會輿論也習慣于(yu)為(wei)違(wei)法(fa)者(zhe)找有情(qing)可原的(de)理由,但另一(yi)方面,卻(que)對(dui)(dui)執法(fa)者(zhe)的(de)嚴格執法(fa)百般挑剔,動輒強調(diao)柔(rou)性執法(fa),最后往往邪不壓正。一(yi)位(wei)少管所的(de)管教干部曾(ceng)說:在目(mu)前社(she)會環境下,面對(dui)(dui)這些人(ren),不敢(gan)管、不能管成了常態(tai)趨勢,令(ling)我們從警者(zhe)陷入深度(du)迷(mi)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