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橋訂閱號
學術橋服務(wu)號
林建華(hua)是(shi)一位(wei)化學家,也是(shi)一位(wei)教育者。
一路(lu)走來(lai),他有過很多個“校長”頭(tou)銜:重慶大學(xue)、浙(zhe)江大學(xue)、北京大學(xue)。他認(ren)為教(jiao)育的本質,“是解放(fang)——解放(fang)人的心(xin)智(zhi),釋(shi)放(fang)人的內在(zai)潛力(li)。”
或許正因如此,當他暢談對(dui)科(ke)技界一些問題的看法時(shi),常常落點于對(dui)“人”的關注上(shang)。
2021未來(lai)科(ke)學大獎(jiang)周期間,現任(ren)北(bei)京大學未來(lai)教育管(guan)理研(yan)究中(zhong)心(xin)首創主任(ren)、未來(lai)科(ke)學大獎(jiang)周Program Commitee委員的(de)林建華接受了《中(zhong)國科(ke)學報》采訪。
針對“清北博士到中學任(ren)教(jiao)”、“非升(sheng)即走”、內卷(juan)等最近科(ke)教(jiao)界關注的話題(ti),他(ta)發(fa)表了自己的觀(guan)點。
《中國科學報》:近來有一種調侃:“清(qing)北博士(shi)的盡(jin)頭是深圳(zhen)(zhen)中學”,是說因為(wei)待遇優厚,很多名校博士(shi)畢業生紛紛競爭深圳(zhen)(zhen)的中學崗位。曾擔任國(guo)內頂(ding)尖(jian)高(gao)校校長(chang)的您(nin),怎么看(kan)待這(zhe)種現象?
林建華:
我(wo)覺得這種現象的(de)積極一面(mian)在于,我(wo)們確實應(ying)該(gai)進一步提高中小學老師的(de)待遇。讓真正優(you)秀的(de)人才流入中小學,對(dui)我(wo)們整個(ge)國家的(de)教(jiao)育都會有很大的(de)利好。
我(wo)們(men)現在很(hen)多問題都出在基礎教育上,現行(xing)教育方式很(hen)大(da)程(cheng)度上扼(e)殺了少年兒童的(de)創造潛力。被扼(e)殺以后,到了大(da)學我(wo)們(men)再想(xiang)給(gei)他重建起來,就非常困難了。
中國(guo)真是一個人力(li)資源潛力(li)非(fei)常大(da)的(de)國(guo)家,我(wo)們的(de)創新(xin)局(ju)面不應該像今(jin)天這(zhe)樣,我(wo)們的(de)貢獻是完全可以(yi)更大(da)的(de)。所以(yi)我(wo)很(hen)希望看(kan)到(dao),更多來自好學校的(de)優秀畢業生去中小學任教,提高(gao)我(wo)們的(de)基礎教育質(zhi)量(liang)。
深圳是中國(guo)特色社會(hui)主義先行示(shi)范區(qu),一些(xie)事情會(hui)走在前面。未來如(ru)果有更多地區(qu)的(de)中小(xiao)學(xue)開(kai)出好待遇,我們(men)也(ye)樂見其成。希望這(zhe)些(xie)名校博(bo)士們(men),也(ye)能(neng)在中小(xiao)學(xue)的(de)崗位上(shang)真正發揮出自己的(de)價值。
《中國科學報》:有(you)些博士(shi)接受(shou)媒體采訪(fang)時表示,他們在求職中優先選擇中學(xue)等(deng)單位,也是忌憚高校“非升即走(zou)”等(deng)制度。您怎么(me)看(kan)待越來越普(pu)遍的“非升即走(zou)”?這跟(gen)國外已經成(cheng)熟的預聘(pin)制有(you)什么(me)聯系和區(qu)別呢?
林建華:
把預聘(pin)制和“非升即走”掛鉤(gou)起來,是一種(zhong)偏見。預聘(pin)制本身的內涵要比“非升即走”豐(feng)富得多(duo)。
預聘(pin)制是一種很好的(de)(de)制度:高(gao)校不僅要用優厚的(de)(de)條(tiao)件(jian)(jian)去吸引最(zui)優秀的(de)(de)人(ren),更重要的(de)(de)是,把人(ren)招(zhao)進來后,要提供很多條(tiao)件(jian)(jian)、很多支持(chi)來幫助這些年輕人(ren)成長(chang)。所以根據(ju)很多國外高(gao)校的(de)(de)經驗(yan),預聘(pin)制下的(de)(de)成材率(lv)比(bi)傳統模式要高(gao)很多。
北京大學(xue)從2005年就開始施行預聘(pin)制,現在我(wo)們的年輕人真的是很優(you)秀。一(yi)(yi)方面(mian)他們來的時(shi)候就很優(you)秀,另一(yi)(yi)方面(mian)我(wo)們在督促他變得更優(you)秀,除了硬件支持外,還會指定一(yi)(yi)些資深(shen)“導師”去指引(yin)他成長。
相反,“非升即走”是(shi)非常(chang)不(bu)(bu)好的(de)一(yi)(yi)種(zhong)說法,它暗含著一(yi)(yi)種(zhong)不(bu)(bu)負責任的(de)態度(du),跟預聘制(zhi)的(de)精神恰(qia)恰(qia)是(shi)背道而(er)馳的(de)。
前幾天有(you)人告訴我,一些高(gao)校一招就是(shi)上百(bai)人,然后就讓寫(xie)文章(zhang),寫(xie)不出來文章(zhang)就走,這不是(shi)什么正經事,是(shi)歪門邪道。絕(jue)不應該把這種(zhong)現象和我們的(de)人事制度(du)改革聯系起來。
《中國科學報》:從(cong)我(wo)們剛剛討(tao)論的這(zhe)些現象中,也(ye)可以看出“內(nei)卷”的風氣(qi)在困擾著很多(duo)科研人員。在您看來(lai),學術界的“內(nei)卷”反(fan)映出哪(na)些問題,該如何破解呢?
林建華:
前兩天,我(wo)跟一(yi)(yi)(yi)位曾經(jing)的北大同事聊了(le)聊。他現在已經(jing)調到(dao)外(wai)地,做一(yi)(yi)(yi)個學院的院長。他告訴(su)我(wo),差(cha)別太大了(le),在這所地方院校,至今(jin)仍(reng)然是根據一(yi)(yi)(yi)些數(shu)字在做管理(li):論文數(shu)量、影響因子、申請到(dao)的經(jing)費等等,這些數(shu)字反過來都(dou)會變成工資的一(yi)(yi)(yi)部分。
我是不太(tai)贊成在專(zhuan)業行業里(li)采用績效這(zhe)種方(fang)式(shi)的(de)。這(zhe)種模式(shi)本身就會破壞(huai)一個人的(de)心態,妨礙他去追求更高遠的(de)學術目標。
要(yao)想讓一個(ge)專業(ye)人(ren)(ren)士做出(chu)好工(gong)作,最重(zhong)要(yao)的(de)就是他的(de)尊嚴。一個(ge)學者(zhe)、一個(ge)教授,不應(ying)為五斗米折腰(yao),去乞求行政(zheng)人(ren)(ren)員(yuan)給自己打(da)個(ge)好分數。
所(suo)以這個問題的(de)(de)癥結(jie)在哪里?是學(xue)(xue)(xue)術(shu)評價和學(xue)(xue)(xue)術(shu)管(guan)理的(de)(de)行政化(hua)。當評價科(ke)學(xue)(xue)(xue)家的(de)(de)人,自己并不是科(ke)學(xue)(xue)(xue)家時,他們沒有別的(de)(de)辦法(fa),只能用學(xue)(xue)(xue)歷(li)(li)、資歷(li)(li)、論文、帽(mao)子(zi)、項目來衡量。
國家現在提倡“破五唯”,這是(shi)非常好的(de)事(shi)情(qing)(qing),也是(shi)非常難的(de)事(shi)情(qing)(qing)。我們(men)現在做的(de)好多事(shi)情(qing)(qing)不成功,敗(bai)在哪(na)里(li)?敗(bai)給了(le)事(shi)物的(de)本質規律(lv)。對科學界的(de)一切管理,最終必須回歸到(dao)一個目的(de):讓學術(shu)共同體自身(shen)來發揮規范(fan)、約束(shu)、引導和激勵作用(yong)。
《中國科學報》:科(ke)研界(jie)的“內卷(juan)”不僅體現(xian)在崗(gang)位、待(dai)遇和職稱(cheng)的競爭(zheng)(zheng)上(shang),也(ye)體現(xian)在一些研究工作(zuo)的低水平重復和低水平競爭(zheng)(zheng)上(shang),怎(zen)么才能(neng)突(tu)破這種在小圈子里打轉的困境?
林建華:
做(zuo)研(yan)究到(dao)了(le)一定程(cheng)度,你必須建立起自己(ji)的學術(shu)品味和學術(shu)風格。
品味就是你欣(xin)賞什(shen)么(me),追求(qiu)什(shen)么(me),選擇什(shen)么(me)樣的道路。
風格(ge)就是你思考(kao)問題(ti)的方式:有些人(ren)(ren)偏重(zhong)理(li)論(lun)分(fen)析;有些人(ren)(ren)習慣從實踐中求真知;有些人(ren)(ren)很敏銳,總是能直接抵達問題(ti)核心;有些人(ren)(ren)更傾向于通(tong)過積(ji)累大量數據(ju)來得出結論(lun)……
學(xue)者的品(pin)味和(he)由此形成(cheng)的風格(ge),決定了他能夠取(qu)得成(cheng)就的大小。
我期(qi)望我們的科(ke)學(xue)家不要天天追求獎(jiang)金什(shen)么(me)的,這(zhe)樣是(shi)形成不了自己風格的,也擺脫不了所謂低水平打轉的困局。
從(cong)國家(jia)層面來講,要(yao)考慮的還是怎么讓這些學者真正靜下心(xin)來,形成自己的品(pin)味與風(feng)格,從(cong)而與更(geng)高的學術目標相匹配(pei)。
《中國科學報》:那我們的高校和(he)科研機構應(ying)該怎么做?
林建華:
我覺得(de)一個(ge)學校(xiao)、一個(ge)科研機(ji)構,你(ni)怎么判斷它是優秀的還是平(ping)庸的?
作為管理(li)者(zhe),眼睛不能只盯在出了(le)什么成果、申請到多(duo)少項目(mu)…… 不是說這(zhe)些不重要,而是考慮這(zhe)些東西(xi)太多(duo),思維和管理(li)模式都會(hui)變形的。
我(wo)覺得最(zui)重要的衡量標準其實就(jiu)是兩(liang)點:第(di)(di)一,學(xue)生在這里的學(xue)習和成長體驗好不(bu)好;第(di)(di)二,年輕學(xue)者在這里成長和發(fa)展(zhan)得好不(bu)好。
我們現在有很多評價(jia)指標,包括(kuo)“雙一流(liu)”評選標準等等,那些條條款款都是結果(guo)性的(de),是果(guo)而非因,不是最底層(ceng)最根本的(de)東西。
根(gen)本是(shi)(shi)什么(me)?是(shi)(shi)人。你只要看到年輕人在(zai)一個地方成長得比(bi)別處(chu)更好(hao)(hao),能釋放出自己的內在(zai)潛力,那這一定是(shi)(shi)一個好(hao)(hao)學校(xiao)。
這個標準不需要量化,大家(jia)都能看(kan)得到。如果要量化,曾經有人統計(ji)過美國各大高校(xiao)計(ji)算機系教授的(de)出身院(yuan)校(xiao),發現確實(shi)是最(zui)(zui)好的(de)學校(xiao),培養出了數量最(zui)(zui)多(duo)的(de)優秀(xiu)學者。
雖(sui)然(ran)(ran)這個數字(zi)只(zhi)是一(yi)個很窄的(de)側(ce)面,但每(mei)個數字(zi)背后都是一(yi)個活生生的(de),不斷在創造的(de)人(ren)。那(nei)顯(xian)然(ran)(ran)這個數字(zi)就代(dai)表了某(mou)種本質(zhi)的(de)東(dong)西(xi)。
《中國科學報》:如果(guo)請您對年輕的科研人員說幾句話,您會(hui)說什么?您期待(dai)他們成為怎樣的“未來科學家(jia)”?
林建華:
人是(shi)各(ge)種各(ge)樣(yang)的,學術(shu)的品味和風格(ge)也是(shi)各(ge)種各(ge)樣(yang)的。
在堅守(shou)學(xue)術倫理和學(xue)術道(dao)德的(de)基礎上,我希(xi)望(wang)將來(lai)中國的(de)學(xue)者能夠(gou)更(geng)加自由地去探索。
這個(ge)“自(zi)(zi)由”實(shi)際(ji)上就(jiu)是每(mei)(mei)個(ge)人實(shi)現自(zi)(zi)己價值的(de)自(zi)(zi)由。每(mei)(mei)個(ge)公民的(de)自(zi)(zi)我(wo)實(shi)現,都是實(shi)現我(wo)們國家目標的(de)重(zhong)要基礎。
只有(you)把每(mei)個(ge)人(ren)的潛力都(dou)充分發揮出(chu)來(lai),每(mei)個(ge)人(ren)都(dou)各美其(qi)美,我們(men)國(guo)家的總(zong)體(ti)目(mu)標才能(neng)更好地(di)實現。
① 凡本(ben)(ben)(ben)站注(zhu)明(ming)“稿(gao)件來(lai)源:中國教育在(zai)線(xian)”的所(suo)有(you)文(wen)字、圖片和音視頻稿(gao)件,版權均屬(shu)本(ben)(ben)(ben)網(wang)(wang)所(suo)有(you),任何(he)媒(mei)體、網(wang)(wang)站或個人未經本(ben)(ben)(ben)網(wang)(wang)協議授權不得轉載(zai)、鏈(lian)接(jie)、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ben)(ben)(ben)站協議授權的媒(mei)體、網(wang)(wang)站,在(zai)下載(zai)使用時必須注(zhu)明(ming)“稿(gao)件來(lai)源:中國教育在(zai)線(xian)”,違(wei)者本(ben)(ben)(ben)站將依法追(zhui)究責任。
② 本站注明(ming)稿(gao)件(jian)來源為其他媒(mei)體的文(wen)/圖等稿(gao)件(jian)均為轉載(zai)稿(gao),本站轉載(zai)出于非商(shang)業(ye)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yi)味著(zhu)贊同其觀點或(huo)(huo)證實其內(nei)容(rong)的真實性。如轉載(zai)稿(gao)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nei)速來電或(huo)(huo)來函聯(lian)系。




中國教育在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