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xin)華社香港12月13日電(記者(zhe) 謝(xie)妞)田家炳基金會13日在香港舉(ju)辦教(jiao)育(yu)論壇,全港多(duo)所高(gao)校(xiao)的校(xiao)長就香港如何培育(yu)德才兼備、具家國情懷的青年一(yi)代進行專(zhuan)題討論。
近(jin)年(nian)來(lai),香(xiang)港特(te)區政府著(zhu)力提升青(qing)少年(nian)學(xue)生的國家意識(shi)和愛(ai)國精神(shen)。最新(xin)施政報告提出,特(te)區政府將強化以(yi)“多重進路、互相配合(he)”方(fang)式(shi),推(tui)動學(xue)校(xiao)在課堂內(nei)外推(tui)行國民教育。
香港理工(gong)(gong)大學(xue)校長滕錦光表(biao)示,香港學(xue)生不僅要擁有國際視野,更需要增(zeng)加(jia)對國家(jia)的認識。理工(gong)(gong)大學(xue)推出(chu)社會學(xue)習活動,在實踐中提升(sheng)學(xue)生的社會責(ze)任感,同時學(xue)校設置(zhi)中國歷史(shi)等課程,培養學(xue)生的家(jia)國情懷。
香港城市大學(xue)副校(xiao)長(chang)李國安認(ren)為,學(xue)生要具備中國文化(hua)的(de)基本認(ren)知和底蘊(yun),繼而可在國際化(hua)的(de)校(xiao)園環(huan)境內,與不同國籍(ji)的(de)同學(xue)更好地實現(xian)文化(hua)方面的(de)溝通。
香港教育大學(xue)校(xiao)長張仁良認為,家庭(ting)、學(xue)校(xiao)以及信息傳播對學(xue)生的教育同(tong)(tong)等重要(yao),在培養學(xue)生時(shi)需要(yao)注意這三(san)方面共同(tong)(tong)協作。
田(tian)家(jia)炳基金會由香港慈(ci)善(shan)家(jia)田(tian)家(jia)炳于1982年創立,致力于加(jia)強與(yu)教育部門、大學和專業機(ji)構的協作,促進中華文化及傳統美德(de)薪(xin)火相傳,為國家(jia)的教育發(fa)展作出貢獻。
① 凡本站(zhan)注(zhu)明“稿件來源:中(zhong)國教(jiao)育在(zai)線”的所有文字(zi)、圖片(pian)和(he)音視(shi)頻稿件,版權(quan)均屬(shu)本網所有,任何媒(mei)體、網站(zhan)或個人未經(jing)本網協議授權(quan)不得轉載(zai)、鏈(lian)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jing)本站(zhan)協議授權(quan)的媒(mei)體、網站(zhan),在(zai)下(xia)載(zai)使用時必須注(zhu)明“稿件來源:中(zhong)國教(jiao)育在(zai)線”,違(wei)者本站(zhan)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站(zhan)注明(ming)稿(gao)(gao)件(jian)來源為(wei)其(qi)(qi)他媒體的文/圖等(deng)稿(gao)(gao)件(jian)均為(wei)轉載稿(gao)(gao),本站(zhan)轉載出于非商業性(xing)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yi)味著贊同其(qi)(qi)觀點(dian)或證實其(qi)(qi)內(nei)容(rong)的真(zhen)實性(xing)。如轉載稿(gao)(gao)涉及版權等(deng)問(wen)題,請作者在兩周(zhou)內(nei)速(su)來電或來函(han)聯系(xi)。




中國教育在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