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上海交通大學自主研制的國際首創深海中微子探測潛標專用載具——深海精密儀器柔性布放裝置“蜘蛛系統”順利完成全功能海試。[詳細]
上海交通(tong)大學
2025-10-13
日前,復旦大學集成電路與微納電子創新學院周鵬、劉春森團隊率先研發出全球首顆二維-硅基混合架構閃存芯片[詳細]
中國教育報(bao)
2025-10-11
鋰電池續航與安全不可兼得難題被破解,全球首顆新型閃存芯片提供更高速、更低能耗的數據支撐 ,一起來看清華大學、復旦大學近期的科技創新成果[詳細]
微言教育
2025-10-10
近日,東南大學物理學院王金蘭、凌崇益團隊與中科院過程所、清華大學、香港城市大學等單位合作,在燃料電池催化劑設計方面取得新進展,相關成果以《曲面鐵單原子催化劑的酸性氧還原反應》(Acidic oxygen reduction by single-atom Fe catalysts on curved supports)為題發表于N...[詳細]
東南(nan)大學(xue)
2025-09-25
近日,哈工程“特種光纖器件與感測課題組”取得新成果,物理與光電工程學院任晶教授完成的“智能無損人工關節微應變響應近紅外力致發光技術”研究成果發表于材料和物理領域國際頂級期刊[詳細]
哈爾濱工程(cheng)大學(xue)
2025-09-18
8月29日,浙江農林大學全國重點實驗室戴朝卿教授團隊與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賀曦敏教授團隊合作,在國際頂級學術期刊Science上發表了題為Launching by Cavitation的研究論文。[詳細]
浙江農林大(da)學
2025-09-01
近期,國防科技大學科研團隊分別在計算機體系結構、聲子激光等領域取得重要進展,相關成果對解決關鍵技術難題、深入前沿探索有積極影響。[詳細]
國(guo)防科技(ji)大(da)學
2025-08-12
7月23日,四川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張躍林教授團隊在國際頂尖期刊Nature發表突破性研究,首次完整解析植物中一條全新的水楊酸合成通路“PAL/BSH途徑”,并證明該通路在種子植物中廣泛存在且高度保守。[詳細]
四川(chuan)大學
2025-07-24
北京時間7月16日,Nature在線發表了武漢大學王行環教授團隊關于氣候變化背景下與溫度相關的住院負擔的最新研究成果[詳細]
武漢大學
2025-07-18
7月16日,《自然》(Nature)在線刊發了中科技大學材料學院、材料成形與模具技術全國重點實驗室動力與儲能電池團隊黃云輝教授和袁利霞教授題為“液-液界面張力穩定的鋰金屬電池”的研究論文。[詳細]
華中科技大(da)學(xue)
2025-07-17
近日,合成生物技術全國重點實驗室、天津大學合成生物與生物制造學院元英進院士團隊實現大尺度(百萬堿基對)人類DNA的精準合成組裝與跨物種遞送[詳細]
天津大(da)學
2025-07-11
近日,寧波東方理工大學理學部物理學院院長、講席教授魏蘇淮,聯合中國科學院長春光學精密機械與物理研究所石芝銘、孫曉娟、黎大兵團隊,在寬禁帶氮化物載流子動力學研究方面取得重要進展,提出通過界面缺陷工程加速電子冷卻的新策略[詳細]
東方(fang)理工大學
2025-07-11
7月7日,國際學術期刊《細胞》(Cell)在線發表了上海科技大學免疫化學研究所張賀橋與諾貝爾獎得主羅杰·科恩伯格(Roger Kornberg)團隊的研究成果。[詳細]
上(shang)海科技(ji)大(da)學
2025-07-08
近日,清華大學深圳國際研究生院環境與生態研究院副教授鄭博帶領由中國、法國和德國學者構成的國際研究團隊,系統揭示了空氣污染如何通過調節大氣中羥基自由基(OH)濃度來影響全球甲烷收支,為應對全球氣候變化、協同開展減污降碳提供了新的理論基礎。[詳細]
清華(hua)大(da)學
2025-06-05
近日,由廈門大學、翔安創新實驗室夏寧邵團隊和萬泰生物聯合研制的九價人乳頭瘤病毒疫苗(大腸埃希菌)獲得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批準上市![詳細]
廈門大學
2025-06-04
5月27日,北京大學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前沿交叉學科研究院生命科學聯合中心陳鵬教授課題組和王初教授課題組的合作成果以“Machine-learning-assisted universal protein activation in living mice”為題在《細胞》(Cell)雜志在線發表。[詳細]
北京(jing)大學
2025-06-04
近日,清華大學水利水電工程系龍笛教授團隊在全球地表水體遙感監測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詳細]
清(qing)華大(da)學
2025-06-04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國際前沿科學研究院郭萬林教授和趙曉明教授團隊開發了更綠色、更具經濟性的氣相輔助表面重構技術,抑制了產業級鈣鈦礦模組在戶外環境下的不可逆退化,在30 cm × 30 cm鈣鈦礦模組中首次實現與商用晶硅太陽能電池相當的戶外運行穩定性。[詳細]
南京航空(kong)航天大學
2025-05-30
5月28日,國際頂尖學術期刊Nature(《自然》)在線發表了題為“Air pollution modulates trends and variability of the global methane budget”(大氣污染影響全球甲烷收支的趨勢和年際變化)的最新研究成果。[詳細]
中國海洋大學
2025-05-29
2025年5月8日晚,北京理工大學生命學院高昂教授團隊與合作者在Cell雜志發表研究論文,揭示了細菌抗噬菌體免疫的新機制。[詳細]
北京(jing)理工大學
2025-05-12
近日,由廈門大學和萬泰生物聯合研制的人類免疫缺陷病毒1型尿液抗體檢測試劑盒正式獲得世界衛生組織預認證,被列入體外診斷產品預認證清單。[詳細]
廈門大學
2025-05-12
近日,廈門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金文兵教授團隊在國際頂級期刊Cell上發表論文。該研究揭示了:腸道微生物產生的新型膽汁酸可以通過拮抗雄激素受體,從而調節腫瘤免疫![詳細]
廈門大(da)學
2025-05-06
如何在不損傷機體的前提下,實現更精準有效的檢測呢?廈門大學重大裝備健康管理技術研究團隊自主研發的“非線性超聲檢測技術”破解了這一難題。[詳細]
廈門大學
2025-04-29
近日,由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心臟內科陳茂教授、彭勇教授團隊與四川大學杰出校友鐘生平博士共同研發轉化的項目成果—PROSTYLE A?經導管主動脈瓣膜系統獲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NMPA)批準上市。[詳細]
四川大(da)學華西醫(yi)院
2025-04-24
4月22日,上海科技大學聯合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清華大學、中國科學院武漢病毒研究所和重慶醫科大學等多家單位在《自然》(Nature)上共同發表了題為“Substrate recognition and cleavage mechanism of the monkeypox protease, Core protease”的最新研究成果。[詳細]
上海科技大學
2025-04-23
4月21日,上海科技大學iHuman研究所鐘桂生課題組在國際學術期刊《神經元》(Neuron)上發表了題為“Deciphering enhancers of hearing loss genes for efficient and targeted gene therapy of hereditary deafness”的研究成果[詳細]
上海科(ke)技大(da)學
2025-04-22
2025年4月16日,深圳大學醫學部基礎醫學院及卡爾森國際腫瘤中心朱衛國教授團隊在《自然》(Nature)雜志在線發表了題為“Histone H1 deamidation facilitates chromatin relaxation for DNA repair”的研究論文[詳細]
深(shen)圳(zhen)大學(xue)
2025-04-21
近日,四川大學電子信息學院趙平團隊聯合瑞典查爾姆斯理工大學Peter Andrekson教授團隊,在光放大器制備領域取得重要進展。[詳細]
四川(chuan)大學
2025-04-11
4月9日,深圳大學黃磊教授團隊攜變閾值單比特芯片相關雷達產品亮相第十三屆中國電子信息博覽會。[詳細]
深圳大(da)學
2025-04-10
北京時間4月9日23時,同濟大學醫學院、同濟大學附屬東方醫院心臟病全國重點實驗室尹貽蒙研究團隊與劍橋大學研究團隊合作研究成果在線發表于《自然》(Nature)雜志[詳細]
同濟大學(xue)
2025-04-10
北京時間4月9日晚,國際頂尖學術期刊《自然》在線發表南開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汪磊教授課題組、孫紅文教授課題組與美國麻省大學阿默斯特分校邢寶山教授課題組的聯合研究成果。[詳細]
南開大(da)學
2025-04-10




中國教育在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