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央批準:馬駿同志任北京師范大學校長(副部長級)、黨委副書記;因年齡原(yuan)因,董奇同(tong)志(zhi)不(bu)再擔任北(bei)京(jing)(jing)師(shi)范(fan)大(da)(da)學(xue)校長(chang)(chang)、黨(dang)委(wei)副(fu)書記(ji)職(zhi)務。5月27日上(shang)午,北(bei)京(jing)(jing)師(shi)范(fan)大(da)(da)學(xue)召開(kai)教師(shi)干(gan)部(bu)會議。中(zhong)央(yang)組織(zhi)(zhi)部(bu)副(fu)部(bu)長(chang)(chang)、中(zhong)央(yang)編辦主任李小(xiao)新同(tong)志(zhi)到會宣布(bu)中(zhong)央(yang)決定并(bing)講(jiang)話,教育部(bu)黨(dang)組成員、副(fu)部(bu)長(chang)(chang)孫堯同(tong)志(zhi),北(bei)京(jing)(jing)市委(wei)常委(wei)、組織(zhi)(zhi)部(bu)部(bu)長(chang)(chang)孫梅君同(tong)志(zhi)出席會議并(bing)講(jiang)話。北(bei)京(jing)(jing)師(shi)范(fan)大(da)(da)學(xue)黨(dang)委(wei)書記(ji)程建平同(tong)志(zhi)主持會議。
中央組織(zhi)部、教育部、北(bei)京市(shi)委(wei)有關(guan)部門負責同(tong)志;北(bei)京師范大學領導班子(zi)成員,校黨委(wei)委(wei)員、紀(ji)委(wei)委(wei)員代(dai)表(biao),在教學區的(de)中層正職、教代(dai)會代(dai)表(biao)、學生代(dai)表(biao)等(deng)參加會議。

馬(ma)駿(jun),1969年4月出生(sheng)(sheng),研(yan)究(jiu)生(sheng)(sheng),哲學博士,中(zhong)共黨員,教授。曾任中(zhong)山大學副校長、黨委副書記、黨委常務副書記(正(zheng)局級(ji))。
1990年畢業于(yu)武漢大(da)學(xue),獲法學(xue)學(xue)士(shi)
1995年畢業于中國人民大學(xue),獲法學(xue)碩(shuo)士(shi)
2002年畢業于美國 University of Nebraska at Omaha,獲公共(gong)行政學(xue)博(bo)士
1995-1998年,任教于(yu)中(zhong)山大(da)學政(zheng)治(zhi)與行政(zheng)學系,講師
2002年至今,任教(jiao)于中山大(da)學(xue)政治與公共(gong)事務管理學(xue)院,先后任副教(jiao)授(shou)和(he)教(jiao)授(shou)
2004年至2014年,先后(hou)擔任(ren)政治與公(gong)共事(shi)務管(guan)理(li)學(xue)(xue)院(yuan)(yuan)行政管(guan)理(li)學(xue)(xue)系主任(ren)、院(yuan)(yuan)長助理(li)、副(fu)院(yuan)(yuan)長、院(yuan)(yuan)長
2005年至(zhi)2019年,任教育(yu)部(bu)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中山大學中國公共管理研究中心主任
2011年(nian)2月至2015年(nian)10月,兼(jian)任(ren)中山大學研究生院副(fu)院長(chang)
2013年12月,任中山大學校長助理
2014年2月(yue)至(zhi)2015年4月(yue)兼任中山大學珠(zhu)海校區管委(wei)會(hui)主任
2014年12月,任中山(shan)大(da)學(xue)黨(dang)委(wei)常委(wei)、副校(xiao)長
2017年4月(yue),任(ren)中山(shan)大學黨(dang)委(wei)副(fu)書(shu)記、副(fu)校長
2019年11月,任(ren)中山大(da)學(xue)黨(dang)委常務副書記、副校長
2022年5月,任北京師(shi)范大學校(xiao)長(chang)。
① 凡本站注明(ming)“稿(gao)件(jian)來源:中國教(jiao)育(yu)在(zai)線”的所有(you)文(wen)字、圖片(pian)和(he)音視頻稿(gao)件(jian),版(ban)權(quan)均屬本網所有(you),任何媒(mei)體(ti)、網站或(huo)個人未經本網協(xie)議授(shou)權(quan)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huo)以(yi)其(qi)他方(fang)式復制(zhi)發表。已經本站協(xie)議授(shou)權(quan)的媒(mei)體(ti)、網站,在(zai)下載使用(yong)時必(bi)須注明(ming)“稿(gao)件(jian)來源:中國教(jiao)育(yu)在(zai)線”,違者本站將依法(fa)追究責任。
② 本站注明稿(gao)(gao)件來(lai)源為(wei)(wei)其他媒體的(de)(de)(de)文/圖等稿(gao)(gao)件均為(wei)(wei)轉(zhuan)載(zai)稿(gao)(gao),本站轉(zhuan)載(zai)出于非商業性(xing)的(de)(de)(de)教育和科研之目的(de)(de)(de),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huo)證實(shi)其內容的(de)(de)(de)真實(shi)性(xing)。如轉(zhuan)載(zai)稿(gao)(gao)涉及版權等問題(ti),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lai)電或(huo)來(lai)函聯系。




中國教育在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