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學期以來,各地各高校深入貫徹落實教育部“秋季校園招聘月”系列活動部署,充分發揮校園招聘主渠道作用,加力開拓就業崗位資源,多措并舉提升就業指導服務,全力促進2025屆高校畢業生就業。截至目前,各地各高校面向2025屆高校畢業生已累計舉辦大型招聘活動9.2萬場,提供就業崗位信息超1964.2萬條。國家大學生就(jiu)業(ye)(ye)服(fu)務平臺(tai)持續推出“24365校(xiao)園招聘服(fu)務”線(xian)上專(zhuan)場招聘活動27場,參(can)會用人單(dan)位(wei)2.1萬家,提供就(jiu)業(ye)(ye)崗(gang)位(wei)信息91.2萬條。
省校企多方聯動搭平臺、促對接。各地各高校積極匯聚政府部門、高校、企業、行業協會等多方資源,推進實施“萬企進校園”計劃,大力開拓市場化社會化就業崗位,努力為畢業生提供優質就業崗位信息。河南省教育廳聯合本省工信廳、財政廳、人社廳等部門,舉辦2024年河南省秋季校園招聘啟動儀式暨河南高校畢業生就業市場高新區分市場雙選會,為400余家用人單位、2萬余名畢業生搭建供需對接平臺。南京信息工程大學承(cheng)辦全國(guo)氣(qi)象部門2025年度人才招聘系列(lie)活動,中國(guo)氣(qi)象局在京(jing)單位和各省(sheng)(自治區、直轄市)氣(qi)象部門257家(jia)單位參(can)與,結合學校學科專業(ye)特色,為畢(bi)業(ye)生提供超過2400個(ge)事業(ye)編制崗位。
高校訪企拓崗積極走出去、請進來。各地各高校認真落實“兩個100”和“不少于10家”要求,持續推進“高校書記校長訪企拓崗促就業專項行動”走深走實,不斷提升崗位利用率和訪企拓崗實效性。浙江工業大學深化校地合作,制定專項工作方案,組織高學歷人才交流團赴縣(市、區)實地考察,了解產業特色與人才需求現狀;邀請縣(市、區)主要領導進校園與學生交流互動,持續挖潛創新開拓就業崗位,全力助推畢業生赴基層就業。牡丹江醫科大學校黨委班(ban)子成員帶(dai)頭,分別帶(dai)隊參加(jia)哈爾(er)濱“丁香人才周”(秋(qiu)季)引才現場招聘活動、“金秋(qiu)招聘月 萬(wan)企進校園”大型招聘會(hui);赴上海(hai)、江(jiang)蘇(su)等地開展訪企拓崗促就業專項行動,全力以(yi)赴做(zuo)好2025屆畢業生就業工(gong)作“上半篇文章(zhang)”。
就業服務更加精準化、個性化。各地各高校積極創新就業服務形式,將就業指導與校園招聘活動相結合,為畢業生提供個性化的就業服務。天津科技大學讓學生在“一站式”社區“寓”到精準就業服務。秋季學期以來,舉辦招聘活動23場,同時設立AI簡歷面試體驗站,引入AI模擬面試和簡歷優化功能,讓學生在“家門口”獲得更加專業的職業發展支持。廣西中醫藥大學“校(xiao)-院(yuan)(yuan)”兩級結合,分院(yuan)(yuan)系、分專業(ye)(ye)開展專業(ye)(ye)特色(se)鮮明的小而精的專場招(zhao)聘會(hui),平(ping)均(jun)每場招(zhao)聘會(hui)參會(hui)單(dan)位(wei)10家(jia),提供就(jiu)業(ye)(ye)崗位(wei)800余(yu)個。
下一步,教育部將持(chi)續指導各(ge)地各(ge)高校深入開展(zhan)“秋季校園(yuan)招聘(pin)月”系(xi)列活動,并依托(tuo)國家大(da)學生就(jiu)業服務平臺舉(ju)辦重(zhong)點地區、重(zhong)點行業、重(zhong)點群體等(deng)系(xi)列專場招聘(pin)活動,全力促(cu)進2025屆高校畢業生高質(zhi)量充分(fen)就(jiu)業。
① 凡本站(zhan)注(zhu)明(ming)“稿件來源:中國教(jiao)育在線(xian)”的所有文字(zi)、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quan)均(jun)屬(shu)本網所有,任何媒(mei)體、網站(zhan)或(huo)個人未(wei)經本網協議授權(quan)不得轉載、鏈(lian)接、轉貼或(huo)以其他方式復(fu)制發表(biao)。已經本站(zhan)協議授權(quan)的媒(mei)體、網站(zhan),在下載使用時必(bi)須注(zhu)明(ming)“稿件來源:中國教(jiao)育在線(xian)”,違(wei)者本站(zhan)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站注明稿(gao)(gao)件(jian)來(lai)源(yuan)為其他(ta)媒(mei)體的(de)(de)文/圖(tu)等(deng)稿(gao)(gao)件(jian)均為轉載稿(gao)(gao),本站轉載出于(yu)非商業(ye)性(xing)的(de)(de)教(jiao)育和科研之目(mu)的(de)(de),并不(bu)意味著贊(zan)同其觀點或證實(shi)其內容的(de)(de)真實(shi)性(xing)。如轉載稿(gao)(gao)涉及版(ban)權等(deng)問題,請作者在兩周(zhou)內速來(lai)電或來(lai)函聯系。




中國教育在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