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3日,吉林省政府新(xin)聞(wen)辦召開(kai)貫徹落實省委(wei)十二屆五次(ci)全會精神(shen)系列主題新(xin)聞(wen)發(fa)布會。吉林省教育廳(ting)副廳(ting)長劉學軍(jun)就如何分(fen)類推(tui)進高校改革,推(tui)動高校服務吉林全面振興等(deng)問題答記者問。
劉學(xue)軍表示,學(xue)科(ke)專業是人(ren)才培養(yang)和(he)承載知識(shi)創新的重要(yao)載體(ti),是高等(deng)(deng)教育(yu)體(ti)系的核心支(zhi)柱(zhu)。吉林(lin)是高等(deng)(deng)教育(yu)大省,對接吉林(lin)產(chan)(chan)(chan)業創新發(fa)展需(xu)求,高校(xiao)學(xue)科(ke)專業設置必須與形成高水平人(ren)才自主(zhu)培養(yang)體(ti)系、走好(hao)創新型(xing)人(ren)才自主(zhu)培養(yang)之路相(xiang)適應,統籌推(tui)進(jin)教育(yu)科(ke)技人(ren)才產(chan)(chan)(chan)業一體(ti)化發(fa)展,加快推(tui)動科(ke)教人(ren)文(wen)優(you)勢轉化為產(chan)(chan)(chan)業優(you)勢、發(fa)展優(you)勢、競爭(zheng)優(you)勢。
劉學軍介紹,按照省委十二屆五次全會部署,省教育廳將深入推進高校學科專業調整優化,重點建設一批一流學科、優勢特色學科及新興交叉學科,新設一批吉林省急需、緊缺學科專業,撤銷一批不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學科專業。主要有3個方面:
一是優化高校學科專業布局。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科學布局,統籌推進。建強數理化生等基礎理科學科專業,適度擴大緊缺學科專業布局。協調推進哲學、歷史學等文科學科專業建設并發揮輻射帶動作用。建設10個左右基礎學科研究中心,組建10個左右基礎學科校際聯合體,建好50個左右基礎學科人才培養基地。打破學科壁壘,以人工智能、大數據、量子信息、儲能技術、碳纖維、氫能等為重點,布局培育一批新興學科、交叉學科。
二是加(jia)強(qiang)高校(xiao)學(xue)(xue)科(ke)專業內涵(han)建設(she)(she)。加(jia)強(qiang)現有一流(liu)學(xue)(xue)科(ke)建設(she)(she),打(da)造中國特(te)(te)色(se)(se)世界影響標桿學(xue)(xue)科(ke)。重點培育一批基礎較好的(de)學(xue)(xue)科(ke)沖(chong)擊一流(liu)學(xue)(xue)科(ke)。啟動新一輪“雙特(te)(te)色(se)(se)”建設(she)(she),建設(she)(she)一批服務現代產業體系(xi)的(de)特(te)(te)色(se)(se)學(xue)(xue)科(ke)專業集群。深化新工(gong)科(ke)、新醫科(ke)、新農(nong)科(ke)、新文(wen)科(ke)建設(she)(she),力(li)爭在教(jiao)育教(jiao)學(xue)(xue)組織模式、培養機制(zhi)、內容方法(fa)、理(li)論實踐等方面取(qu)得突(tu)破(po)。圍繞(rao)吉(ji)林重點產業發展,加(jia)強(qiang)示范性特(te)(te)色(se)(se)學(xue)(xue)院建設(she)(she)。
三是完善高校學科專業調整機制。堅持高校自主調、政策引導調、市場供需調相結合,健全學科專業調整與產業人才需求聯動機制,對人才需求趨少的行業產業進行學科專業設置預警。完善學科專業退出機制,對不適應經濟社會發展、偏離辦學方向、辦學水平低、脫離社會需求的學科專業點予以退出。控制社(she)會需(xu)求不(bu)足、就業去向落實率低(di)的學科專(zhuan)業招生規模。
① 凡本(ben)站(zhan)注(zhu)明“稿件來(lai)源(yuan):中國(guo)(guo)教(jiao)育在線”的所有(you)文字(zi)、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ban)權均屬本(ben)網(wang)所有(you),任何(he)媒體(ti)、網(wang)站(zhan)或個人(ren)未經本(ben)網(wang)協議授權不得轉(zhuan)載(zai)、鏈接、轉(zhuan)貼(tie)或以其(qi)他方式復制發表(biao)。已經本(ben)站(zhan)協議授權的媒體(ti)、網(wang)站(zhan),在下載(zai)使用時必(bi)須注(zhu)明“稿件來(lai)源(yuan):中國(guo)(guo)教(jiao)育在線”,違者本(ben)站(zhan)將依法追究責(ze)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來(lai)源為(wei)其他媒體的文/圖等(deng)稿件均為(wei)轉載稿,本站轉載出(chu)于(yu)非商業(ye)性(xing)的教育和科研(yan)之目(mu)的,并不意味著(zhu)贊同其觀點或證實(shi)其內容的真實(shi)性(xing)。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deng)問(wen)題(ti),請作者在兩周(zhou)內速來(lai)電或來(lai)函聯系(xi)。




中國教育在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