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共中央(yang)、國(guo)(guo)務(wu)院印發(fa)了《教育強(qiang)國(guo)(guo)建(jian)(jian)設規劃綱要(2024-2035年(nian))》,面向(xiang)到2035年(nian)建(jian)(jian)成(cheng)教育強(qiang)國(guo)(guo)目(mu)標,對加快建(jian)(jian)設教育強(qiang)國(guo)(guo)作(zuo)出全面系(xi)統部署。
綱要是首個以教育強國為主題、以全面服務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為重要任務的國家行動計劃,是全面(mian)推進教育科技人才一體統籌(chou)發展、提(ti)升國家創(chuang)新體系整(zheng)體效(xiao)能的(de)頂(ding)層(ceng)制度安排。
主要目標
到2027年,教(jiao)育強國建設取得重要階段性成效。
到2035年,建(jian)成(cheng)教(jiao)(jiao)育(yu)(yu)(yu)(yu)強國。黨對教(jiao)(jiao)育(yu)(yu)(yu)(yu)事業(ye)全(quan)面領(ling)導(dao)的制(zhi)度(du)體系和(he)工(gong)作機制(zhi)系統完備,高質(zhi)量教(jiao)(jiao)育(yu)(yu)(yu)(yu)體系全(quan)面建(jian)成(cheng),基礎教(jiao)(jiao)育(yu)(yu)(yu)(yu)普及水平和(he)質(zhi)量穩居(ju)世界前列,學習型(xing)社會全(quan)面形成(cheng),人民群眾教(jiao)(jiao)育(yu)(yu)(yu)(yu)滿(man)意(yi)度(du)顯著躍(yue)升,教(jiao)(jiao)育(yu)(yu)(yu)(yu)服(fu)務(wu)國家戰略能力顯著躍(yue)升,教(jiao)(jiao)育(yu)(yu)(yu)(yu)現代(dai)化總體實現。
綱要部署9個方面重點任務
塑(su)造立德樹人(ren)新格(ge)局,培養擔當(dang)民族復興大(da)任的時代新人(ren);
辦強辦優基(ji)(ji)礎教育,夯實(shi)全面(mian)提(ti)升國民素質(zhi)戰(zhan)略基(ji)(ji)點;
增強高等教育綜合實力(li),打造戰(zhan)略引領(ling)力(li)量;
培育壯(zhuang)大國家戰略科技力(li)量,有力(li)支撐(cheng)高水平科技自(zi)立自(zi)強;
加快建(jian)設現代職業教(jiao)育體系,培養大國工(gong)(gong)匠(jiang)、能(neng)工(gong)(gong)巧匠(jiang)、高技能(neng)人才;
建設學習型社會,以(yi)教育數字化開辟發展新賽道(dao)、塑造發展新優勢;
建設(she)高素(su)質專業(ye)化教(jiao)師隊伍(wu),筑牢教(jiao)育強國根(gen)基(ji);
深(shen)化教(jiao)育綜合改革,激(ji)發教(jiao)育發展活(huo)力;
完善教育對(dui)外(wai)開放戰略策(ce)略,建設具有全(quan)球影響力的重要教育中心(xin)。
要點速覽
■ 打造一批“大(da)思政課”品牌。
■ 落實健康第一教育理念,實施學生(sheng)體質(zhi)強健計(ji)劃,中小(xiao)學生(sheng)每天綜(zong)合體育活動時間不低(di)于2小(xiao)時,加強校園足(zu)球建設(she),有效控制近視率(lv)、肥(fei)胖率(lv)。
■ 普及心理健康教育,建立全國學(xue)生心理健康監測預(yu)警系統,分學(xue)段完善服務工作機制(zhi)。
■ 深入總結(jie)新時代偉大實踐,推出“中國系列”原創(chuang)教材,打造自主(zhu)教材體(ti)系。
■ 探索逐步擴大免(mian)費教育范圍。
■ 建立“市縣(xian)結合”的基礎教(jiao)育管理體制(zhi),因地制(zhi)宜打通使用各學(xue)段教(jiao)育資源,加強跨學(xue)段動態調整和余(yu)缺調配(pei),擴大學(xue)齡人口凈流(liu)入城(cheng)鎮教(jiao)育資源供給。
■ 支持人(ren)口(kou)20萬以上(shang)縣(市、區、旗(qi))辦好一所(suo)達到(dao)標準的(de)特殊(shu)教育(yu)學校,鼓(gu)勵(li)有條(tiao)件(jian)的(de)地區建設十(shi)五年一貫制特殊(shu)教育(yu)學校。
■ 提升(sheng)寄宿制(zhi)學(xue)校(xiao)辦學(xue)條件和管理水(shui)平(ping),辦好(hao)必(bi)要的鄉村小規模(mo)學(xue)校(xiao)。
■ 支持有條件的幼(you)兒園招收2至(zhi)3歲(sui)幼(you)兒。
■ 統籌推進(jin)市域(yu)內高(gao)中階(jie)段(duan)學校多樣化(hua)發展,加快擴大普(pu)通高(gao)中教(jiao)育(yu)資源供給。
■ 探索設(she)立一批以科學教育為(wei)特色的普通(tong)高中,辦(ban)好綜(zong)合(he)高中。
■ 鞏固校外培訓治理成果,嚴控學(xue)科類(lei)培訓,規范非學(xue)科類(lei)培訓。
■ 強化學(xue)校(xiao)教育主陣地作用,全(quan)面提升課(ke)堂教學(xue)水平(ping),加強對(dui)學(xue)習困難學(xue)生的輔(fu)導。
■ 壓(ya)減重復(fu)性作業,減少(shao)日常(chang)考試(shi)測試(shi)頻次。
■ 按照研究(jiu)型、應用型、技能型等基本辦學定位,區分綜合性、特(te)色化(hua)基本方向,明確各類高(gao)(gao)校發展(zhan)定位,支持理工農醫、人文(wen)社科、藝術(shu)體育(yu)等高(gao)(gao)校差(cha)異(yi)化(hua)發展(zhan)。
■ 新增高等(deng)教育資源適度向中(zhong)西部地(di)(di)區(qu)、民族地(di)(di)區(qu)傾斜(xie)。
■ 鼓勵國外高水平理工類大學來(lai)華合作辦學。
■ 支持(chi)高校改善學生(sheng)宿舍等辦學條(tiao)件。
■ 有序擴大(da)優質(zhi)本(ben)科(ke)教育(yu)(yu)招生規(gui)模,擴大(da)研究(jiu)生培(pei)養規(gui)模,穩步提高博士研究(jiu)生占比(bi),大(da)力發展專業(ye)學(xue)位研究(jiu)生教育(yu)(yu)。
■ 實施(shi)一流學科(ke)培(pei)優行動,推動學科(ke)融合發展,超常布局急(ji)需學科(ke)專業,加強基礎學科(ke)、新興(xing)學科(ke)、交叉(cha)學科(ke)建(jian)設,支(zhi)持瀕(bin)危(wei)學科(ke)和冷(leng)門學科(ke)。
■ 深(shen)化(hua)博士研究(jiu)生(sheng)教育(yu)改革,打(da)造具(ju)有全球影響力(li)的博士研究(jiu)生(sheng)教育(yu),不(bu)斷提(ti)升(sheng)自主培養、吸引集聚高層次人才的能力(li)。
■ 著力(li)加強創(chuang)新(xin)能(neng)力(li)培養,面(mian)向中(zhong)小學生(sheng)實施(shi)科學素養培育“沃(wo)土計(ji)劃(hua)”;面(mian)向具有創(chuang)新(xin)潛質的高(gao)中(zhong)學生(sheng)實施(shi)“脫穎計(ji)劃(hua)”等(deng)。
■ 深化(hua)新工(gong)科、新醫科、新農科、新文科建設,強化(hua)科技教(jiao)育和人文教(jiao)育協(xie)同(tong),推進理工(gong)結合、工(gong)工(gong)貫通、醫工(gong)融合、農工(gong)交叉,建強國(guo)家卓越工(gong)程師(shi)學院(yuan)、國(guo)家產教(jiao)融合創新平臺等,深入實施(shi)國(guo)家卓越醫師(shi)人才培養計劃。
■ 構建中國哲學(xue)社會科(ke)學(xue)自主知識體系。
■ 鼓勵企業舉(ju)辦(ban)或參與舉(ju)辦(ban)職業教育(yu)(yu),推動校(xiao)企在辦(ban)學、育(yu)(yu)人、就業等方面深(shen)度(du)合作。
■ 健全德技并修、工學結合育人機制(zhi),在(zai)產(chan)業一線培養更多大國工匠。
■ 積極(ji)推動職(zhi)業學(xue)校畢業生在落戶(hu)、就(jiu)業、參加招錄(聘)、職(zhi)稱評聘、晉升等方面與普通學(xue)校畢業生享受同(tong)等待(dai)遇。
■ 構建以(yi)(yi)(yi)資歷框架(jia)為基礎、以(yi)(yi)(yi)學(xue)分銀行為平臺、以(yi)(yi)(yi)學(xue)習(xi)成果認證為重(zhong)點的終身學(xue)習(xi)制度。
■ 加(jia)強(qiang)教育資源(yuan)共(gong)享和公共(gong)服務平臺建(jian)設,建(jian)設學(xue)習型城市、學(xue)習型社(she)區,完善國(guo)家開放大學(xue)體系(xi),建(jian)好(hao)國(guo)家老年大學(xue)。
■ 加(jia)強學(xue)習(xi)型社(she)會(hui)數字(zi)基礎設施建(jian)設,建(jian)好(hao)國家數字(zi)大(da)學(xue)。
■ 面向數字經濟和未(wei)來產業(ye)發展,加強課程體系改革,優化學科專業(ye)設(she)置。
■ 堅持師(shi)德師(shi)風第一標準,健全師(shi)德師(shi)風建設長效機制,嚴格落實師(shi)德失范“零容忍”。
■ 健(jian)全(quan)教(jiao)師(shi)教(jiao)育(yu)體系,擴(kuo)大實施(shi)國家(jia)優秀中小學教(jiao)師(shi)培養(yang)計劃,推動高(gao)(gao)水平大學開展教(jiao)師(shi)教(jiao)育(yu),提高(gao)(gao)師(shi)范教(jiao)育(yu)辦學質量。
■ 加強義務(wu)教育班主(zhu)任隊伍建(jian)設。
■ 鼓勵(li)職業學校教師(shi)與企業高(gao)技能人(ren)才(cai)按規定互聘兼職。
■ 推動博士(shi)后成為高(gao)校教師的重要來源(yuan)。
■ 維(wei)護(hu)教(jiao)師職業尊(zun)嚴和合法權益,減(jian)輕教(jiao)師非教(jiao)育(yu)教(jiao)學任務負擔,落實(shi)社會公共服務教(jiao)師優先政策(ce),做好教(jiao)師榮休工(gong)作。
■ 有序(xu)推(tui)進中(zhong)考(kao)改(gai)革。
■ 深(shen)化高考(kao)綜合改革(ge),構(gou)建引導學(xue)生德(de)智(zhi)體(ti)美勞全面發展的考(kao)試或考(kao)核內容體(ti)系,重(zhong)點強化學(xue)生關鍵能(neng)力、學(xue)科素養(yang)和思(si)維品質考(kao)查。
■ 深化研(yan)究生學(xue)(xue)術學(xue)(xue)位(wei)和專業學(xue)(xue)位(wei)的分(fen)類選拔,加(jia)強(qiang)科研(yan)創新(xin)能力(li)和實踐能力(li)考(kao)查。
■ 超前(qian)布局、動態調(diao)整學(xue)科專業,優化(hua)辦學(xue)資源配置,完善(shan)學(xue)生(sheng)實(shi)習(xi)實(shi)踐制度。
■ 各級政府要加大財(cai)政投(tou)入力度(du),建立預算撥款和績(ji)效激(ji)勵約束機制(zhi),保(bao)證國家財(cai)政性教育經費支(zhi)出占國內生產總(zong)值(zhi)比例高(gao)于4%。
■ 強化(hua)教(jiao)育(yu)對科技(ji)和(he)人才的支撐作(zuo)用,教(jiao)育(yu)布局和(he)改革試(shi)點(dian)緊密對接北京、上海、粵(yue)港澳大灣區(qu)等國(guo)際科技(ji)創新(xin)中心建設,對接區(qu)域科技(ji)創新(xin)中心建設、國(guo)家(jia)高水(shui)平人才高地(di)和(he)吸引集(ji)聚人才平臺建設,提(ti)升國(guo)家(jia)創新(xin)體系(xi)整體效能。
■ 加強對出(chu)國(guo)留學人員的教育引導和服務(wu)管理。
■ 改革國家公派出國留(liu)(liu)學體制(zhi)機制(zhi),加(jia)強“留(liu)(liu)學中國”品牌和能(neng)力(li)建設,完善來華留(liu)(liu)學入(ru)學考試考核(he)。
■ 支(zhi)持(chi)更多國家開展中文教學(xue)。
■ 支持國內高(gao)校(xiao)設(she)立教育類國際組織、學術聯(lian)盟(meng),打造(zao)具有國際影(ying)響(xiang)力的(de)學術期刊、系(xi)列(lie)指(zhi)數和(he)報(bao)告。
① 凡本(ben)站(zhan)(zhan)注明(ming)“稿件來源:中(zhong)國教(jiao)育在(zai)線”的所有文(wen)字、圖片和音(yin)視頻稿件,版(ban)權均屬本(ben)網所有,任何媒體(ti)、網站(zhan)(zhan)或個(ge)人未經本(ben)網協(xie)議授(shou)權不得(de)轉載(zai)、鏈接、轉貼(tie)或以其他方式復(fu)制發表(biao)。已經本(ben)站(zhan)(zhan)協(xie)議授(shou)權的媒體(ti)、網站(zhan)(zhan),在(zai)下載(zai)使用時必(bi)須(xu)注明(ming)“稿件來源:中(zhong)國教(jiao)育在(zai)線”,違者本(ben)站(zhan)(zhan)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站注明(ming)稿(gao)件(jian)(jian)來源(yuan)為(wei)其他媒體的(de)文/圖等稿(gao)件(jian)(jian)均為(wei)轉載稿(gao),本站轉載出(chu)于非商業性的(de)教育(yu)和科研之目的(de),并不意味著贊(zan)同(tong)其觀點(dian)或(huo)證實其內容的(de)真實性。如轉載稿(gao)涉(she)及版權等問題(ti),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huo)來函聯(lian)系(xi)。




中國教育在線
